089865335202 邮箱登入 OA办公
本会动态
咨询电话
联系电话:089865335202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玉沙路1号中盐大厦12A2室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全国碳市场一周年 专家: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不能操之过急
发表时间:2022-07-21     阅读次数:     字体:【

来源:媒体滚动

  收获优异“成绩单” 后续循序渐进发展

  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 王硕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正式启动。如今,全国碳市场迎来自己一周岁“生日”。


  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7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84.92亿元,累计参与交易企业数量超过首批纳入企业一半。成交价格一年来略有上升,从首日开盘价每吨48元,到目前价格每吨60元左右。


  7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一年来,全国碳市场取得积极成效,初步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推动企业低成本减排作用初步显现,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市场运行平稳且符合政策预期


  建设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规则简单来说:政府通过相应机制向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并要求企业在履约周期结束时提交与其排放量相等的配额。一旦企业的实际排放超过配额,为完成履约,企业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其他市场主体的配额。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相比,这样既能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为减碳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引导全社会实现低成本减排。


  2011年起,我国开始探索碳市场建设,并先后启动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五市二省”碳市场试点。试点省市碳市场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


  在充分借鉴试点经验基础上,2021年7月16日,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据测算,当时已覆盖全国4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全国碳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解释说,发电行业排放总量大、数据基础较好、行业管理水平较高,将其作为首批行业也是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碳市场初期的做法和经验。


  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评价说,“一年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且符合政策预期。”他指出,全国碳交易体制机制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配套基础设施已经投入运行,形成了与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碳价。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交易量达到1.79亿吨,累计交易额约为77亿元,超过了同期欧盟碳市场交易量;过半发电行业企业参与交易,履约完成率为99.5%,表明大多数公司成功履约。


  碳市场扩容要循序渐进


  随着全国碳市场的推进,一些挑战也逐步凸显。


  扩大行业覆盖范围首当其冲。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仅对发电行业就《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提出了工作任务。有分析指出,这意味着其他行业将暂缓纳入全国碳市场,火电行业仍是全国第二个碳市场履约周期的唯一控排行业。


  扩容被推迟了?对于这个说法,许多专家有不同看法。


  在近日由绿色金融60人论坛和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碳市场扩容的主要难题与应对策略”线上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认为,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非常重要,但不能操之过急,应尊重客观事实、循序渐进。


  据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主任何平介绍,在减排措施中,更多提高能效的机会其实在于工业行业。这就需要将以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纳入碳市场范围。但是工业行业的复杂性使其参与碳市场的难度较大。以钢铁行业为例,从焦化、烧结到高炉、转炉,再到轧钢等,涉及不同的工艺和碳排放情况;同时不同地区的工业生产参差不齐,面对庞大的企业群体,我国目前积累的碳排放数据并不够多,且在管理法规、标准、管理能力建设方面都存在短板。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碳市场部副总经理陈浩也指出,根据他们的实践经验,很多企业对碳市场机制还不是很了解。他认为,在全国碳市场深化发展过程中,对拟纳入行业进行全面的能力建设十分重要。


  同时,推进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管理还需重视政策衔接问题。比如,除碳交易外,国家还在推进用能权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等,但相关环境权益政策尚未有效衔接,可能导致给企业带来多重管控。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陆冰清解释说,生态环境部对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的原则是“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虽然目前全国碳市场只纳入了一个电力行业,但扩容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而且扩容不仅包含着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还包括交易行为的多样化。


  陈浩也指出,大家所理解的“未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其实只是没有纳入碳市场“交易环节”,但这些行业相关数据的调查、报送等筹备工作其实早已开展,这些行业早已参与到全国碳市场建设中。


  在陆冰清看来,全国碳市场启动不久,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市场。要推动减排和发展同步协调,这对于碳市场来说才是一种健康、合理的发展路径。


  以高质量数据推动稳步发展


  数据质量也影响着碳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们认为,行业碳排放数据的可得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可以成熟纳入碳市场的重要标准。除了主观故意的数据弄虚作假,行业涉及范围、企业规模、管理水平以及对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执行情况都影响着数据质量。


  以上海碳市场为例:陆冰清介绍说,上海在试点刚起步时,管理方法还在不断完善中,但有的企业由于管理能力水平高,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保障;但有的企业即便比较简单的数据需求也无法支撑。


  数据核查同样是数据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除了确定相对科学合理的核算标准,对核查机构的管理以及对核查机构数据把控能力的评估也十分重要。


  陈浩在介绍广州经验时指出,当地碳市场数据核查机构在完成企业碳排放数据核验后会提交一份核查报告,政府相关部门会组织第四方机构针对该核查报告进行评议。如评议中发现问题,则会将报告退回给核查机构和企业,由核查机构和企业进行校正、核对。


  此外,针对目前碳市场存在的履约“潮汐现象”(在非临近履约时段交易清淡,临近履约截止日期时才开始交易)等问题,专家们建议,要推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比如适时引入符合要求的投资机构等非履约主体参与交易;促进市场产品的多样化,完善并丰富交易品种体系和交易方式,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激发市场活力。


  在张希良看来,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长远的、全局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正确看待碳市场建设初期的挑战。他建议,未来中国要及时发布碳市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引导市场稳定预期,加强碳市场的立法保障,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和违法违规打击力度;持续完善配额分配管理制度,逐步收紧并及时更新覆盖行业的碳排放基准,适时引入配额有偿分配以促进价格发现,同时加强总量控制,逐步向基于总量的碳市场过渡。


  李高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持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管理机制,持续强化市场功能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全面提升市场相关参与方的综合能力水平。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国内外2800多品牌齐聚:第二届消博会规模扩大但不忘绿色低碳
下一篇:迈步深远海,海南清洁能源岛新增千亿产业集群
 
友情链接:
广西碳达峰碳中和网 | 广西节能减排网 | 贵州节能减排网 | 海南邦岛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省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会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玉沙路1号中盐大厦12A2室
琼ICP备2021007936号-1 公安备案号:46010602001221 海南省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会 技术支持:腾云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