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865335202 邮箱登入 OA办公
本会动态
咨询电话
联系电话:089865335202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玉沙路1号中盐大厦12A2室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解读梳理
发表时间:2022-08-31     阅读次数:     字体:【

最近几天,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省级别的碳达峰实施方案,8月17日,重庆和四川印发了《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2022年8月22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这又是省一级别的碳达峰实施方案,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又一重要一步!

图片


其中,《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立足海南新发展阶段,以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从能源、产业、交通、城乡建设四大领域进行节能降碳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具体的减碳路径:从能源消耗的源头出发,塑造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过程中,追求少碳。运用生态系统固碳、技术手段固碳,下到每一个人,做到人人低碳,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性的合作,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碳达峰碳中和。

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在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产业结构优质现代化、交通运输结构去油化、城乡建筑低能耗化,海洋和森林碳汇贡献、低碳技术推广应用、低碳政策体系制度集成创新等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初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碳排放强度得到合理控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2%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下降。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至54%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其中,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几项重点的任务。

  1. 建设安全高效清洁能源岛

其中重点有四个: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提升绿色电力消纳能力、优化能源安全供应体系。

从能源结构方面:大力发展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核电,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加大分布式光伏应用,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按照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模式有序发展集中式光伏,配套建设储能设施。发展海上风电、城市垃圾和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发电。对氢能的发展也制定了详细路径:制氢、储运氢及用氢的全产业链出发,打造氢能产业先行示范区、全岛场景应用示范环、多个氢能产业发展落地平台。探索海洋新能源开发应用,比如潮汐能、温差能。到2025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400万千瓦,投产风电装机约2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5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发电装机比重达75%

图片


与此前川渝能源发展方案和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方案中一样,海南的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把降低煤炭作为首要的一步,降低煤炭能源的消费比例,控制化石能源消耗的总量。在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推进煤炭清洁化改造,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工程。

电力系统方面:以现代电力能源网络与新一代信息网络为基础,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资源在资源禀赋较好的地方开展微电网建设,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V2G)技术示范应用,加快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到2030年,电网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建成数字电网。

能源供应方面:针对风、光等新能源不确定性、波动性、对极端天气耐受能力相对脆弱等特性,进一步加强各类电源协调规划发展,支持主力电源送出工程建设,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构建分级、分层次的智慧综合管控平台。到2025年,海南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能源自给率达24%。到2030年,能源自给率达54%。

总结:在能源端,降低传统化石煤炭能源的消耗,大力发展新能源来替代,同时通过一系列组合措施加强新能源的稳定性,在现有的能源架构方面优化,推进新能源的消费。

2.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产业体系。

要有五点:

(1).绿色低碳产业结构。主要有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推进传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2%、35%、15%。

(2).旅游低碳发展新模式。主要有创建零碳、低碳旅游景区试点,创新低碳旅游形式,开发多样性低碳旅游项目。发展低碳旅游酒店。

(3).发展绿色现代服务产业。以现代物流、医疗健康、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为发展重点,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服务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服务业体系。吸引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琼落地,推动发展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业务。

(4)培育低碳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制造业发展,分阶段实现汽车清洁能源化。通过组合绿电制氢和捕集二氧化碳,探索开展二氧化碳制甲醇工程化研究。

(5)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园区化、产业化、品牌化、数字化的现代农业新型产业融合体系。支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休闲渔业、美丽乡村、民宿等新业态。

3.绿色宜居型城乡建设。

主要有五个方面:

(1).推进城乡布局绿色低碳化。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加快农房和村庄现代化建设,促进县城、小城镇、村庄融合发展。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构建服务便捷、配置完善、布局合理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缩短城乡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推进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2022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达60%以上,带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2).建设和谐发展生态型城镇。推进三亚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及海口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推动各市县创建一批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校区、低碳景区、低碳建筑试点。到2030年,全省建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低碳示范区域试点。

(3).有效降低建筑全寿命期能耗。探索适宜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模式和技术路径,逐步将建筑节能改造纳入基础类改造。提高城镇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快推广集光伏发电、储能、智慧用电为一体的新型绿色建筑,探索研究试行“光储直柔”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

(4).推动城市运行绿色化转型。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等重大平台,实现各类要素数字化、虚拟化、实时可视可控。

(5).深入推行农村清洁化用能。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行动,推动能源生产清洁化、消费电气化、配置智慧化,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图片


4..低碳化海岛交通系统。

重点有四个:

(1).交通运输能源清洁转型。建立全省全域性绿色、智慧、高效的新型交通网络体系,加快交通电气化进程,推动航空、铁路、公路、航运低碳发展。

(2).推广新能源车船应用。加快推进社会运营交通领域清洁能源化,以轻型物流配送、城市环卫、租赁车、网约车等领域为重点,推动新能源车替代,鼓励私人用车新能源化。到2025年,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3).建设低碳智慧交通物流体系。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在城市轻型物流配送、邮政快递、铁路货场、港口和机场服务等领域应用。引入物流企业加强智慧运行,优化物流路线布局,整合运输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推进系统化节能降碳。

(4).打造全岛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加快推进全岛智慧交通一张网,构建绿色出行体系。

5.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积极参与蓝碳标准制定,开发各类碳汇方法学,开展试点示范,挖掘我省蓝碳潜力。依托重点园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探索开展南海海域地质碳封存、碳封存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积极推进地质碳封存标准规范和监测技术体系。同时,挖掘农业固碳增汇潜力,提升农业系统碳汇增量。

6.低碳科技创新支撑力。

重点有三个:加强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构建低碳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低碳技术成果应用示范。

7.高水平绿色低碳社会。

在海南全省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0%。到2030年,初步建设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制定符合海南生态产品特点的碳普惠机制。优先选取涉及旅游消费吃、穿、住、用、行等密切相关产品,统一制定碳普惠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标识,开发“碳账户”管理系统,建立绿色低碳行为相关数据收集分析平台,探索开展碳普惠应用实践。

8.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

主要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合作和绿色经贸技术的国际合作。

其次,方案中还提出要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的示范工程。包括: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园区低碳循环发展的工程零碳、零碳示范区的工程、热带海岛绿色建筑的工程、海洋蓝碳生态系统建设工程以及全面的浸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2022浦江创新论坛介绍海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思路 建立政策体系 增强科创能力
下一篇:碳排放的核心术语与概念
 
友情链接:
广西碳达峰碳中和网 | 广西节能减排网 | 贵州节能减排网 | 海南邦岛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省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会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玉沙路1号中盐大厦12A2室
琼ICP备2021007936号-1 公安备案号:46010602001221 海南省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会 技术支持:腾云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