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成立之后,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参与了第一次的碳配额清缴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达2162家,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45亿吨。
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开始运行,到12月31日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累计有114个交易日,碳配额成交量达到1.79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76亿元,参与控排的企业履约率为99.5%,出现了首例没有按时履约而被处罚单企业单位,去年碳市场的收盘价格为54.22元,碳价稳步提升。
在2022年新年之际,原本已经结束的第一期碳配额清缴周期,大宗交易却很活跃,每天都有几十万甚至百万吨碳配额交易,单日大宗交易最高成交量达到280.49万吨。
部分未履约的电力企业和部分即将纳入碳市场的8大高耗能行业,依然在碳市场通过挂牌和大宗交易的方式购买市场上的碳配额,积极履约同时也是为第二期的碳配额清缴履约周期做准备。
在首次履约周期中2162家电力企业,根据基准线发放了45亿吨的碳配额,而2019年到2020年的两年碳配额剩余量为7%,这意味着碳市场发放的碳配额处于盈余状态,需要压缩碳配额发放量,使得碳配额处于亏损状态,而不是盈余状态,才能达到更好的碳排放管理效果,实现碳中和。
第二个履约周期为2021-2022年,钢铁,水泥等8大高耗能行业企业逐步纳入,生态环境部致力于履约期碳配额发放总量在账面上转盈为亏,倒逼企业碳减排。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第二履约期配额分配意见稿,新的碳排放强度基准线将比第一期履约的强度基准线下调8%以上,,避免再次出现配额发放过多的情况。
碳配额发放收紧,碳价格或将暴涨,企业该如何应对下一个碳配额履约周期呢?我们来做一个碳市场解读: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